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kaiyun体育官方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湖北工业大学第二届“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吕浩 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

 

76日上午,湖北工业大学第二届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术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轻工楼隆重举行。本次学术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林爱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傅湘辉教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朴海龙研究员,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沈承勇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鞠怀强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胡青松教授,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林伟强研究员做学术报告本次学术论坛由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周策凡教授和赵震环教授主持,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共200余人参与了本次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上邀请了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的唐景峰院长发表欢迎致辞。唐院长首先对远道而来、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深切的感激之情。他进而对参会老师及学生们的热烈响应与高涨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充分彰显了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内浓厚的科研氛围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唐院长特别强调,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不仅是对学术的热爱,更是学院科研实力与活力的重要体现。他借此机会,热情鼓励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应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术交流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共同推动学院和学校的学科发展。


     林爱福教授进行了题为“RNA多维度调控与功能的精彩讲座。他由人类起源到细胞的“命”与“运”,再到中心法则等引出RNA在生长发育和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拟解决科学问题,就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等方向进行了充分介绍,并围绕RNA介导的细胞器接触点分子机器及其胆固醇代谢调控机制,以及编码小肽的LncRNA图谱进行了详细阐述。林爱福教授的讲述使参会学生对于生命起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对本学院相关领域的与会老师提供了研究新思路和方向。

 

        傅湘辉教授进行了题为“EccDNA与细胞核内翻译癌细胞返祖的精彩讲座。染色体外环状DNA 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s, eccDNAs)是一类独立于基因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近来研究发现eccDNA在肿瘤中广泛存在。傅湘辉教授团队首次绘制了肝癌的全基因组eccDNA图谱,揭示了编码miR-17-92eccD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细胞核内是否存在蛋白翻译是一个长期争议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傅湘辉教授团队该研究发现了恶性肿瘤细胞的NT显著增强,揭示了NT与癌细胞生长呈正相关,绘制了肿瘤细胞的NT蛋白质组,并初步明确了NT的促癌功能。傅湘辉教授鼓励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在科研中就是有“够野”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朴海龙研究员进行了题为基于多组学整合的生物分子功能机制研究的精彩讲座。针对临床中仍难以区分多原发肺癌和肺内转移的难题,朴海龙研究员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技术,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全面解析了多原发肺癌中不同病灶的肿瘤微环境在分子表达、细胞组成、空间构成多个尺度的特征并发现TNFRSF18有望成为多原发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基于空间多组学技术阐明了GPR35在肝脏区带化及MASLD中的作用,还发现了新的可能与GPR35功能相关的基因及代谢物,为深入研究GPR35调节脂质代谢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沈承勇研究员进行了题为“Molecular insights underlyingneuromuscular connections”的精彩讲座。沈承勇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一系列神经或肌肉疾病的基础知识,针对ALS/FTD病人中,C9ORF72基因内含子存在大量异常重复的GGGGCC序列从而致病的现象,解析了UBQLN2-HSP70联合清除poly-GA聚集体并缓解小鼠发病的新作用机制,为ALS/FTD和其他微卫星重复疾病提供新治疗靶点。此外,沈承勇研究员团队还发现poly-GA蛋白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产生白介素-1βIL-1β),促进ADAM10介导的TREM2裂解并抑制poly-GA的吞噬作用。表明靶向NLRP3炎性体以维持TREM2是治疗C9orf72 -ALS/FTD 的一种方法。

 

 鞠怀强研究员进行了题为胃肠肿瘤代谢与微环境的调控及干预的精彩讲座。鞠怀强研究员及其团队发现饮食中的蛋氨酸限制能通过增加不同小鼠模型中肿瘤浸润性CD8+ T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毒性来减少肿瘤生长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力。并为与会师生详细阐述了细胞代谢与抗肿瘤免疫治疗之间的调控关系。

 

胡青松研究员进行了题为肝细胞痛免疫屏障形成的机制研究的精彩讲座。胡青松研究员从免疫治疗在的“冷热肿瘤”的治疗效益出发,以免疫屏障为切入点,使用多组学方法鉴定了肿瘤免疫屏障(TIB)的空间结构,TIB是由肝癌微环境中SPP1+巨噬细胞和CAFs相互作用形成的,并通过限制免疫细胞浸润到恶性区域来促进免疫治疗的疗效

 

林伟强研究员进行了题为非编码RNA在急性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的精彩讲座。林伟强研究员一直深耕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研究。林伟强研究员团队发现Snord3a缺乏可减轻AKI小鼠模型的肾损伤。Snord3a的缺乏对STING相关的铁死亡表型刺激因子和肾小管损伤的进展具有缓解作用。Snord3a被证明通过促进STING基因转录来调控STING信号转导轴阐明了STING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Snord3a-STING轴在AKI期间铁死亡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Snord3a作为AKI的潜在预后和治疗靶点。


       七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以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前沿动态与创新成果。这些报告不仅为学院师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新天地的窗户,极大地拓宽了大家的专业视野,还成功激发了广大师生对于投身科研工作、深入探索生命奥秘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在每场报告结束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与会师生纷纷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积极向专家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而各位专家则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巧妙地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进一步阐释,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研灵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简

林爱福,浙江大学长聘正教授,求是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沈善洪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关注核酸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与功能,发现RNA通过空间多维度调控信号转导、细胞代谢及细胞命运的功能机制等。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tabolism 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EMBO Journa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NAS等期刊,相关研究技术及成果申请及获批授权专利多项。此外担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RNA医学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及医学细胞分会副会长、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等。

 

傅湘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糖尿病与代谢研究室副主任。从事糖尿病、脂肪肝和肝癌等重大疾病的代谢调控研究,致力于共性新机制和临床新靶点的发现及靶向干预。近5以通讯作者在J Hepatol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基金,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朴海龙,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重点以细胞分子生物学、癌症生物学、空间多组学等多学科交叉为研究基础,开展生物分子调控的癌症代谢、代谢重编程及分子机制,多维生物分子网络的癌症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0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大连市应用基础等项目。已在NatureCe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sGUT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国内专利20余项,授权专利8项,软著2项。

 

沈承勇,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南开大学学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博士,乔治亚医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神经肌肉运动生理和病理机制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通讯作者发表在NeuronNature Cell BiologyCell Reports等杂志,引用超2500次。授权6项中美专利,成果用于临床诊断。主持国自然重点、面上、浙江省自然杰青等项目。

 

鞠怀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毕业于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曾于2012-2014年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2018年获得广东省杰青、2020年获国家优青。其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代谢与微环境调控及干预,近三年来,主持国自然肿瘤微环境专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省自然卓越青年团队等项目,以(共同)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ell2023*2Gut2023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2020Cancer Research2022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胡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1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组建肿瘤免疫学实验室。目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2015年至2020年在美国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共第作者在Nature lmmunologyNatureMetabolismCell Research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林伟强,浙江大学国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研究方向1器官损伤再生修复机制的阐明和靶向治疗2遗传疾病致病基因、位点鉴定和功能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在EMBO JournalGastroente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共发表40多篇通讯或第一作者文章。目前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是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是Zoological ResearchNano Trans MedFrontiers in Medicine等杂志的编委。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   电话:027-59750483  学院办公室
Copyright © 2015-2018 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